香港大排檔

大牌檔的起源:

大牌檔這個名字起源於早期香港政府發給大牌檔經營的牌照,面積很大,比當時發給一般小販的為大,並需懸掛在當眼地方。於是擁有這個大牌照的檔,就被稱為「大牌檔」。大牌檔又有人叫做大排檔,可能是因為一般大牌檔都是在街邊一排排地排列而得名(排跟牌在廣東話是同音)。

大牌檔是五,六十年代間出現的產物。二次大戰過後,全港百廢待興,人們找不到工作,便不斷有人於街邊設置一些小檔舖售賣熟食,漸漸地發展成大牌檔的模式。其中,中環的大牌檔可算是眾多檔口中的「始祖」。當時他們出現於吉士笠街、威靈頓街、禧利街、結志街及至上環。不長的一段街道,卻同時有幾十間的食舖叫賣,可想像場面是多麼熱鬧。

大牌檔的出現,對香港經濟的復蘇作出了非常大的貢獻。當時香港社會來說,這是一個有效解決大眾失業的途徑,亦照顧了很多貧苦大眾和一般平民百姓飲食上的需要,更加提供一個聚合的場所讓大家可以放鬆整天工作的勞苦,好好享用廉價的美食,所以大牌檔對老一輩香港人心中是有著獨特的意義。大牌檔那種具香港特色的地道飲食文化一直流傳到現在。

大牌檔的特色:

大牌檔一般開在橫街或巷內,在路邊搭起檔口,並在傍邊擺設檯凳供食客坐下。那時的市民在一張張長桌旁邊,坐在一個個矮小的椅子上,不管風吹雨打,在鐵皮或帆布搭建的假屋簷下,享受著熱辣辣的食物;欣賞著師傅們像耍雜技般的煮食技巧,喧鬧嘈雜、吆喝聲此起彼落,這卻是人民喜愛的、享受的,也是香港獨有的,自創的文化。昔日的風光,他們為香港人泡製的獨有飲食模式及集體回憶。

中環的大牌檔幾乎可以說是與現代的香港一起成長,見證著香港的繁華興衰,更代表了香港人那種堅毅,不倔不撓的拚搏精神。當大家到中環大牌檔享用美食的同時,可以探尋香港歷史足跡,更好地了解香港傳統文化。


新產品

» 新產品尚未到貨